户外探险人数井喷式发展 需要备案这道护身符

攻略

0
1662

在北京绿野救援队当了10年领队的王乾华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,他告诉记者,2012年以来,救援任务开始逐渐增多,到现在几乎每周都有救援需求,“出事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出来玩的”。

1月初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贡嘎遇难的驴友陶鸿森,就是一个人徒步穿越贡嘎大环线。王乾华告诉记者,贡嘎大环线是一条比较成熟的徒步路线,每年的春、夏、秋季会有很多驴友徒步穿越,冬季人会比较少。陶鸿森选择在冬季穿越,发生意外也很难有路过的驴友发现他。


最终,在失联5天后,搜救人员在日乌且垭口前的帐篷内找到了陶鸿森的遗体,其携带的物品都在原地,现场并无异常。相关部门初步断定,他可能是因为严重高原反应引起肺水肿去世。


再往一个月前,一名游客在西藏启孜峰登山失联3天后,于2017年12月6日被确认遇难。登山是户外探险运动中风险比较高的一项运动,根据中国登山协会《2016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分析报告》,2016年全年共发生311起登山户外运动事故,其中,死亡事故54起,死亡64人。


一旦发生意外,“备案”是获得救援的有效方法


陶鸿森在徒步穿越贡嘎大环线之前,并没有到甘孜州体育中心和康定市教育体育局备案登记,被定性为“违规徒步穿越”。据了解,贡嘎大环线长度100多公里,沿途大部分区域没有手机信号。在这样无法及时和外界取得联系的徒步路线中,更加凸显了备案的必要性。


“备案的一个很重要作用,就是让当地主管部门提前了解探险者的计划,如果探险者没有按计划、按时间出来,那么救援行动便可以及时跟进了。”著名登山社团北京大学山鹰社出身的孙斌至今已有20年的户外探险经验,他告诉记者,备案是一种最传统、同时也是比较有效能获得救援的方法。


然而,我国目前进行户外探险者的人仍有很多不去备案,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地区的备案程序比较复杂,比如要求备案人必须拥有法人单位,同时还要求向导比例等,个人无法达到备案的要求;另一方面则是户外探险者对风险的认识不到位。


户外探险人数井喷式发展,风险认知程度低


孙斌还记得自己早年间的一次徒步出行,路途中遇到两位拉着牦牛的当地人,当地人很热情,愿意让牦牛驮着孙斌和另外一位同伴的背包。然而没想到的是,牦牛和当地人的速度比孙斌他们快,不知不觉间,驮着背包的牦牛就不见了踪影,所有的食物、水以及装备都在背包里。


幸好,当时的徒步路线比较好走,孙斌和同伴在没有食物补给的情况下,沿着河边走了8个小时,终于到达大本营。而当地人和驮着行李的牦牛早已到达了那里。


这件事情,让孙斌再一次意识到了户外探险时,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危险因素。从事户外探险运动的时间越长,孙斌出行准备的东西越多,包也越来越重,而且“绝对不会让背包离开自己”。


备案系统虽然是一道护身符,但是在户外,一旦发生意外,外界的救援有时候会显得特别无力。“假如一段行程是6天时间,报备部门发现第六天你还没有出来,然后才开始实施营救,但其实,可能你第二天已经遇到了危险,有时候营救队伍也没办法救你。”在孙斌看来,参与户外探险运动时,增强自救能力是关键,“所以我个人非常不推荐独自去户外探险运动,因为如果发生意外,周边没有人帮助,风险会非常高。”


而提高大家风险认知程度和防范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,就是参加户外探险运动的相关培训。孙斌坦言,现在很多培训机构讲究“速成”,对学员只进行理论授课,而不去野外进行实地练习,这样培训的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。目前,户外培训市场的混乱,还需要时间才能走上正轨。

声明:【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。如觉侵权,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,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】

+1
+1
打赏将赠送自己20积分给本文作者,鼓励优秀文章

文章评价(0)

avatar Hi,请您先 登录

本文作者

小布驴

小布驴

Lv.1

0

获得点赞

0

获得积分